中醫養生肺
2020-12-23中醫根據季節變化對人體影響的規律,總結出了冬季易損肺氣的理論,提醒人們在冬季注意適應天氣的變化,注重保護肺氣,避免發生感冒、咳嗽等疾病。下面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補養肺氣的方法。
搓鼻法 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磨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溝內,橫平鼻翼外緣中點)15~20次。每天摩鼻1~2遍,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
呼吸法 晚餐后兩小時,找一處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走10分鐘,然后站定,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掌相疊,掌心向上,放于臍下3厘米處,兩眼平視前方,全身放松,吸氣,收腹,再緩緩呼氣,放松,再吸氣、呼氣,如此反復,持續半小時即可。
捶背端坐法 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松,兩手握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5遍。
更多>>《黃帝內經》曰:辛入肺,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由此說明辛與肺、與氣之間的密切關系。辛味食物有刺激食欲、健脾開胃一面,也有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
辛味,是指辛香味,也就是我們常說麻味、辣味。其共同特點就是氣味濃烈,刺激性強。辛味食物在三餐中以調料居多,如蔥、姜、蒜、花椒、胡椒、辣椒、大料、陳皮、芥末等。此外,還有青蘿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飲食有常,物我相適是中醫飲食養生方法。不管男女老少,不論所處地域,不講春夏秋冬,都去食用某種食物,必定有人歡喜有人愁。
自從川菜、湘菜在大江南北火爆,麻辣食品極其盛行。大街小巷,一些人圍著麻辣香鍋喝酒行令,大快朵頤。一會工夫,有人頭頸流汗,有人滿臉通紅。當時辣得真爽,麻得過癮!但事后反映在人們身上的情況可就不同,有人沒任何事,有人臉上長紅皰,有人痔瘡犯了,有人牙齦腫痛。
這是為什么?中醫專家說,人與自然密切相關,同樣,飲食也要因地因時因人而宜。四 更多>>
肺是很重要的器官,生活中應該重視養肺,尤其是在天氣變化無常的季節里,人們很容易患上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利用中醫方法能夠很好的養肺的,選擇中醫養生能夠很好的保養肺,也能給抵御外界病菌的侵入,只有正確的養肺,才能夠保證身體健康的,現在也有不少的中醫養肺方法,下面就和朋友們進行一下分享。
第一,就是情緒要開朗。這一點很重要,因肺氣虛容易引起悲傷,而悲傷又會直接影響到肺,因此要戒憂。中醫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令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胸肌申展,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緩解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復體力,使肺氣下降和腎氣相通,并且促進食欲。早上鍛煉,若可以開懷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的『清氣』,呼出廢氣,加速血液循環,以至于達到心肺氣血調和的功效,保持人的情緒穩定。
第二,注意呼吸。肺是主全身呼吸的一個器官,肺主全身之氣,其中一個就是呼吸之氣。要通過呼吸吐納的方法來養肺,怎樣呼吸
更多>>現在正值秋天的季節,天氣和溫度總是那么忽高忽低,讓的身體也會出現起起伏伏,在這個季節當中一些體弱多病的老年朋友們,在秋天最容易出現咳嗽和肺氣腫,包括慢性的情況也發生了,特別是秋天最適合養肺,那么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養肺,中醫補肺養生法則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秋季燥邪為盛,容易傷及肺陰,可通過食療起到潤肺補肺的功效。秋季可常食用百合湯: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連同百合服下,可起到潤肺清熱、止咳化痰、生津養肺的作用。
中醫推薦四種秋季最佳養肺養生法
一、注意食補:秋季燥邪為盛,容易傷及肺陰,可通過食療起到潤肺補肺的功效。秋季可常食用百合湯: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連同百合服下,可起到潤肺清熱、止咳化痰、生津養肺的作用。
另外應主動飲水,干燥的秋季使皮膚的日蒸發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發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動飲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環節。
當然,主動飲水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即一次
更多>>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所以也導致了中醫上許多專有名詞都讓人丈二摸不著頭腦。例如外感風邪肺主皮毛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會讓正常人感覺到比較疑惑,外感風邪還可以從字面意思推斷是由于人感染到風寒引發的感冒癥狀,而肺主皮毛這一專有名詞具體是指人身體上的哪種癥狀呢?
肺主皮毛 肺氣充足皮膚光滑
我們知道,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是人體中的兩條經脈。太陰是陰氣的一種狀態,陰氣從小到老要經歷3個階段,即少陰、太陰、厥陰。如果拿人來比喻,太陰就像家庭主婦,家庭主婦的責任是把飯菜做好供全家人食用,太陰的作用就是把氣血或水谷精微散發到全身。脾能夠把精微供應到肌肉,脾氣健旺的人多肌肉豐滿;肺的位置比脾要高,也可以說比較表淺,所以它供應的部位也表淺,可以供應到皮毛,肺氣充足的人,皮膚潤澤光滑。
既然肺主皮毛,兩者在患病時經?!安患s而同”,互相牽扯。體表的皮毛受寒邪侵襲,就會影響肺氣宣發肅降,導致咳嗽、咯痰;同樣,肺氣
更多>>肺氣虛證是指肺氣虛弱、肺、功能活動減弱所表現證候。 多由久咳耗傷肺氣或久病引起肺虛或氣生成不足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咳喘無力 氣短 動則尤甚, 痰多清稀;聲低懶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或有惡風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脈虛。
病機分析:本證以咳喘無力氣短和全身功能減退為診斷要點;肺氣虧損故咳喘無力,氣短動則氣促肺氣不足,輸布水液功能減弱水液停聚肺系,聚而成痰隨肺氣上逆所以痰多清稀; 肺氣虛則聲低懶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舌淡苔白脈虛為氣虛之征,肺氣虛不能衛外腠理不固故自汗惡風。防御功能減退因此易感冒。
相似證候辨別:虛證;應與心氣虛鑒別;心氣虛常伴氣短少氣及汗出之癥,多有心悸怔忡、脈搏異常,咳嗽易感冒則應與風寒束肺。外感鑒別后者病程短為新病一般虛象不嚴重,當然兼證例外。
辨證注意點:①最主要是咳喘;②相對次要 更多>>
肺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相信這個很多人應該是知道的。不過,中醫對肺的認識,跟西醫是不一樣的,而且還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想搞清楚肺的情況,就要從多角度進行了解,不光是從西醫看問題,有些時候中醫看肺也能起到很關鍵性的作用。那么,中醫肺主什么?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1、主氣司呼吸
肺主氣,首見于《內經》?!端貑枴の宀厣伞氛f:“諸氣者,皆屬于肺?!狈沃鳉獍ㄖ骱粑畾夂椭饕簧碇畾鈨蓚€方面。
(1)主呼吸之氣: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氣通于肺?!蓖ㄟ^肺的呼吸作用,不斷吸進清氣,排出濁氣,吐故納新,實現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肺主呼吸的功能,實際上是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肺氣宣發,濁氣得以呼出;肺氣肅降,清氣得以吸入。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協調有序,則呼吸均勻通暢。肺氣失宣或肺氣失降,臨床都有呼吸
更多>>中醫如何養肺
1、中醫養肺的妙招
吐納:臨睡前或剛起床時,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緩慢地深吸氣后再吐氣,反復30次。也可以在晚餐后2小時,在室外選擇一塊空氣清新的地方,先慢步10分鐘,然后站立,兩目平視,兩足分開與肩平,全身放松,兩手掌重疊放在臍下3厘米處,重復做上述的腹式呼吸。
捶背:端坐,腰背挺直,雙目微閉,兩手握成空拳,沿脊背捶打,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如此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如此3—4遍。捶背時暫停呼吸,同時叩齒5—10次,并緩緩吞咽津液數次。這個方法有助于預防感冒。
摩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有熱感后,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外緣的中點迎香穴20次。對冷空氣過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現鼻塞、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癥狀。
2、養肺的中藥
更多>>?
中醫養生方法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有很多人信任選擇中醫保健方法來養生,中醫帶給人們的好處很多,但是中醫藥物有很多,我們要的保養,而不是胡亂的保養,這樣胡亂保養對身體來說肯定是非常不利的,中醫的養生方法安全衛生,還非常的健康,那么中醫養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1.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這句話主要體現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說的是我們養生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它。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p>
2.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于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
更多>>夏天,陽氣當旺,虛陽得助,體內虛寒有易解之勢,因此夏季是養肺的好時機。
夏季,人容易出現怕熱多汗、胃部脹滿、胃口不佳等脾胃虛寒癥狀,此時以溫陽藥補益中焦,可借助外界陽旺的天時條件,促使寒邪外出,消除肺內頑固的寒濕和痰飲,促進肺病的康復。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肺病患者,可服用傳統的桂枝湯、玉屏風散、腎氣丸、右歸丸、小青龍湯等調養身體。
自我保健的外治法也有很多,比如艾灸肺腧、腎腧、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還可以臨睡前端坐在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正身閉目;家人用手掌從背部脊柱兩側由下至上輕拍10分鐘。夏季宜夜臥早起,睡前、晨起靜心打坐,可斂心火、養肺氣。
天熱時人們易貪涼飲冷而致陽氣受損,以致內生寒濕,加重咳嗽、咯痰等癥狀,因此中老年人宜吃暖食,少吃生冷。夏時心火旺盛,不少人喜愛苦味食物或涼茶以清熱瀉火,卻會助心氣而制肺氣,而辛味歸肺經,所以夏天可以適當多吃姜、蔥、蒜等辛味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