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秋季養生
2019-10-04【酒】
少喝享受,
多喝忍受。
再喝準難受。
【色】
小碰是樂,
大碰麻煩,
常碰成負擔。
【財】
小財是財富,
大財是包袱,
再大就犯迷糊。
【氣】
小氣乃脾氣,
大氣傷身體,
常生氣會斷氣。
【名】
小名有福享,
大名心不靜,
再大定不幸。
【食】
小食補營養,
大食損健康,
多食臥病床。
【睡】
小睡去疲倦,
大睡費時間,
嗜睡有毛病。
【悟】
別等不該等的人,
別傷不該傷的心,
別說不該說的話。
更多>>中醫作為我國的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僅在國內被人們信賴,更是文明國外,成了全球人可以有效治療疾病的一種途徑。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所以養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秋季如何用中醫方法來養生,今天就為你介紹一下。
秋季中醫養生禁忌
無病亂進補。一方面會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花一些沒有必要花的錢,另一方面,是藥三分毒,還會危害你的健康。比如說如果沒有什么身體上的需求的話,過多的服用魚肝油會引起中毒,過多的服用葡萄糖則會引起膽固醇增多誘發病癥和心血管疾病。所以要明白缺什么,補什么。
不要認為吃肉就是補。肉中含有較高的營養,但是吃多了卻不容易消化,對于腸胃而言無非是一種負擔,而且過多的脂肪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如果需要大量的進補,可以選用維生素片,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充。
不要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是一種科學的觀點,藥物中本身會含有其獨特的功效,如果沒有病癥就吃藥進補,會在體內積攢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物質,相反地
更多>>
要想緩解上火癥狀,建議大家還要多注意補充水分,可多喝水、粥、豆漿,多吃蘿卜、蓮藕、荸薺、梨、蜂蜜、百合、銀耳等潤肺生津的食物。同時,還提醒家秋天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秋天之所以容易上火,是因為空氣干燥、濕度低造成的??諝飧稍餄穸鹊?,一般人會因為氣溫降低而減少了水分的補充,但人體表面的水分發散速度卻相對快了,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喉痛、皮裂、便秘、痔瘡等‘上火’癥狀。但有上火癥狀出現后,千萬不要無師自通地吃瀉火藥,因為一些脾胃虛寒的人食入瀉火藥后會傷到胃。如果真需要吃藥,也要遵醫囑?!?/p>
山藥糯米粥
配料:山藥、荸薺、大棗、糯米
做法:1、山藥去皮洗干凈切成片備用;鮮荸薺沖洗干凈削去外皮,切成??;糯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大棗洗干凈備用。2、取鍋放入冷水,加入以上材料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燉約1個小時
更多>>廢止中醫議案首起波瀾
南京政府首次衛生會議,留學生提廢止舊醫議案
孫中山逝世前后,關于中西醫優劣的辯論在報紙上不絕于耳。自從19世紀中后期以來,國人對這樣的辯論,已經毫不陌生。4年后也就是1929年,隨著國民黨統一中國,全國性的醫療體制確定在即,所有的辯論隨即達到了最高潮。那一年的2月23日至26日,南京國民政府衛生部第一次召開全國衛生會議,向來倡言廢止中醫的中華民國醫藥學會上海分會會長余巖等人在會上提出四項議案,目標直指廢止中醫,這些議案的核心觀點大多見于余巖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
余巖認為,出于四個原因中醫必須廢止:一,作為中醫理論基礎的陰陽五行六氣藏府經脈學說是杜撰的;二,中醫源自緯候之學,荒誕無稽;三,中醫缺乏診斷方法,不能調查死因,進行疾病分類,無法防疫,更不能強種優生;四,中醫理論和政府普及現代衛生科學的目的相抵觸,阻礙社會科學化。
余巖為政府廢止中醫設計了
更多>>1928年4月,汪精衛授意衛生部,在南京召集了一個中央會議。通過了一個議案,議案的主要內容是淘汰中醫。
此案一出,各界震動。
上海中醫界名人陳存仁、張贊臣、謝利恒等一起商議應對之策。公推丁仲英為召集人。謝利恒為監事長。議定舉行全國代表大會。
1929年3月17日,到達上海的已經有15個省的省代表,243縣的縣代表,4個市的市代表,共計281人。這次全國中醫師抗爭大會,假座天后宮橋的上??偵虝髲d舉行。
第二天,有人主張派代表到南京去請愿,提議立即被通過。請愿團由謝利恒、隋翰英、張梅庵、蔣文芳、陳存仁等5人組成。
1929年3月22日,車到南京下關車站。一千多中醫界人士熱烈歡迎。
代表們坐在馬車上,談論請愿的對象,除重點要見蔣介石之外,還要見國民政府五院院長和中央黨部,對衛生部暫時擱置不理。他們先行謁見行政院院長譚延。代表們還沒有開口,譚延便說:中醫決不能廢止,我做一天行政院院長,非但不廢止
更多>>本文導讀:秋季天氣比較的燥,那么秋季養生吃什么呢?秋季如何養生呢?秋季養生吃什么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秋季的幾款養生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適于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胡蘿卜粥:
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后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于皮膚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梨子粥:
梨子2只,洗凈后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
更多>>本文導讀:成人的身體平均有300-400萬條汗腺,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就多,關于身體出汗你知道哪些知識?夏季該如何止汗?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紹。
夏季天氣炎熱,身體出汗是自然的現象,出汗多了就會有臭汗味,下面我們來看看排汗小常識,讓中醫教我們夏季止汗的方法。
普及身體排汗的生活小常識
1、成人的身體平均有300-400萬條汗腺,一天能產生15升液體,汗液中將近99%是水,出汗本身是一種調節體溫、散熱的方式,正常的出汗不僅可以排毒、美容、減肥,特別對高血壓患者也很有好處。但如果出汗過多就是體虛的表現,還會有汗臭的煩惱。
2、大量出汗后不要直接進入空調房間,應當先用毛巾擦干,再用溫水沖洗。
3、身體出汗過多者,要特別注意及時更換汗濕衣服,并用溫水洗澡,保持皮膚干燥。
4、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的女性一定要 常戴常摘 ,經常清洗,以免滋生病菌,生成 首飾病 。
5、香體露真能止汗嗎?目前,市面上標榜 出汗
更多>>立秋已過,越來越涼爽的秋季正是小兒秋季腹瀉的多發季節。入秋后,是小兒尤其是嬰幼兒(6個月~2歲)腹瀉發病率開始升高的時期。因此,年輕的父母此時千萬別忘了幫寶寶做好預防腹瀉的準備。
發生秋季腹瀉的原因
小兒拉肚子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夏秋季節為多見。夏季的腹瀉以細菌性消化道內感染造成的腸炎、痢疾為多見;而秋季則以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腸炎多見,也就是秋季腹瀉。
發生秋季腹瀉的內因: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求相對較高,腸道負擔重。同時嬰幼兒的神經、內分泌、循環以及肝腎功能、免疫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所以嬰幼兒易患秋季腹瀉。
發生秋季腹瀉的外因:主要由于輪狀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人工喂養的。喂養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也可能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秋季腹瀉多發生在8月~12月,以10月~11月為
更多>>秋季進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在炎熱的夏天,人們的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身體顯得相對虛弱一些;二是秋天氣候干燥,易傷人體陰津,故在秋天還是要注意進補,其基本原則是應滋潤,切忌耗散。因此“秋冬養陰’:,常用的補藥如下: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于美國和加拿大,移種于我國的叫種參,或叫種洋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中醫認為,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為清補保健之妙品,清代以來的醫藥學著作中多有記載,如《本草從新》載其“補肺降火、上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薄侗静輳男隆份d西洋參“固精安神”當代藥學專著《中藥大辭典》謂本品“益肺陰、清肺火”。
由上可知,西洋參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用于氣陰虛所致的少氣、口干而渴、乏力等癥,或肺陰虛所致的咽干、聲音嘶啞、干咳等癥,這是因為西洋參能補氣養陰;二是西洋參可用于陰虛發熱的午時潮熱而綿纏日久,或久咳、咳血、痰少等癥;亦
更多>>秋天,是從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個節氣。并以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日)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边@里的陰氣始下,是說在秋天由于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正如《黃帝內經》里說:“秋冬養陰?!彼^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
秋季如何保養體內的陰氣呢?關鍵是要防燥護陰。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氣候干燥之際,常易發生燥邪為患。由于肺可呼吸,肺合皮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