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夏語病三分虛,秋天養生正方行,秋季養生大全
幼兒養生三分饑與寒。
大笑養心,抑郁“傷”心。注重養生,先要養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生,那些不注重養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關于四季養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農村俗語:一夏語病三分虛,秋天養生正方行,秋季養生大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農歷8月即將結束,再有幾天的時間就到了白露節氣?!对铝钇呤蚣狻分杏涊d:“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到了白露時節,天氣開始轉涼,清晨各種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得名。
進入秋季之后,晝夜溫差極大,加上天氣干燥很容易導致人生病。俗話說一夏語病三分虛,秋天養生正方行,我們祖輩總結了許多關于秋季養生的經驗,至今還以俗語的形式在廣大農村地區流傳,值得我們借鑒。
譬如: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到了白露時候,就不能把身體裸露出來,防止寒氣入侵。而到了寒露,也不可以穿涼鞋把腳漏出來。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
春捂秋凍,百病難碰。一些怕冷的朋友,到了秋季之后,就趕緊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其實很不好,秋季應該穿薄衣多凍凍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秋食白食,滋陰潤肺。到了秋季,應季的蔬菜莫過于蘿卜、白菜、蓮藕了,多吃一些白色的蔬菜,特別是蘿卜有有消積化滯,生津除燥潤肺的作用。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很多有經驗的農村老人會這么告誡后輩,意思是秋季少吃蔥姜,特別是晚上不可以吃姜。
秋瓜壞肚。立秋之后,對于瓜類要少吃,很容易拉肚子??梢猿砸恍┢咸?、蘋果、梨等時鮮水果。
相關閱讀
食療養生指南:夏過無病三分虛需多吃這些食物來調補
胃寒吃山藥
此時應吃些性溫的食物,主食可以改為粳米,健脾胃、補中氣。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可以每周吃兩次山藥燉排骨,也可以與大米、小米、大棗一起煮粥食用。此外,每周吃次清蒸魚,多進食雞蛋、蓮子。但寒性水果要少吃。
防燥多喝湯
秋燥耗傷人體津液,易造成陰津虧虛。不少老年人會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膚瘙癢、大便干結等。鼻、唇干燥者可吃蘿卜、芝麻、豆腐、豆漿等。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可以多進補湯水如百合冬瓜湯、山楂排骨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等。并堅持每天補水2000毫升,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濕潤。少吃姜、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多曬太陽抗秋乏
老人最易秋乏,這其實是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表現。除飲食調理外,作息必須改變春夏以來晚睡的習慣,應“早睡早起,與雞俱興”。此外,入秋后,日照時間減少,褪黑激素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緒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陽光的照射,晴天時多到戶外散步,每天保證半小時。每天喝一杯花旗參茶也有提神補氣、抗疲勞的作用。
防病按時服藥
9月下旬氣溫下降,感冒增多,90%以上的老慢支患者也易復發。早晚溫差大,因此不要只穿一件過薄或過厚的衣物,可以疊穿兩件以上衣物,便于隨時調整。睡覺要護住胸背,因為五臟的腧穴都匯集于背部,如果邪風侵入,容易患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三高人群也要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每天監測血壓變化、按時服用降壓藥物等。
秋天養生湯怎樣做
秋天養生湯怎么做?
1、2020秋季養生湯宜減辛增酸。2020秋季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其原理是2020秋季肺氣盛而肝氣虛,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此時節,要多吃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另外,2020秋季適宜進補,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貪食瓜果,以免傷脾胃。
2、2020秋季養生湯要注意體內酸堿平衡。正常人血液的pH值應呈弱堿性,一般情況下,人體可自動調節并平衡體內的酸堿濃度。但若大魚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過機體耐受程度就會使血液呈酸性,易使人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所以,2020秋季食補時不要忘了多吃些時令蔬菜、水果,以及茶葉、豆制品、杏仁、栗子等堿性食物,以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
3、2020秋季養生湯多點肉類有助恢復體力,但若吃得過多且運動很少,則很容易秋后發福。所以,2020秋季食補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一般人可從日常飲食中得到足夠的營養,不用刻意進補。而且,中醫認為,立秋后是生津養陰的好時節,高脂肪并不利于養生;倒是豆芽、菠菜、胡蘿卜、芹菜、小白菜、萵筍等蔬菜,營養豐富又不容易讓人發胖,2020秋季可以多吃一點。
4、2020秋季養生湯應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秋天為收獲的季節,上市的蔬菜、瓜果品種較多,人們宜食花生、泥鰍、白鴨肉、鰣魚、山藥、白木耳、橘子、白果、梨、紅棗、蓮子、葡萄、甘蔗等柔潤之品。2020秋季干燥,容易出現諸如皮膚干燥、皸裂和口角炎等癥,此時,應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牛奶、蜂蜜等。
5、2020秋季養生湯宜滋陰潤燥。秋天人們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喉痛、皮膚干裂,說明燥氣消耗人體之津液,津液既傷,滋補津液就是2020秋季常用的補法。秋燥引起肺虛時,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蜂蜜等益補肺氣;引起肺陰虛證象時,可用核桃肉、芡實、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參、豬皮、雞肉等分別滋養胃陰及肝、腎。
秋天養生湯經典做法推薦
木瓜胡蘿卜玉米湯
材料:青木瓜半斤,胡蘿卜一根,甜玉米一根,帶皮豬肉半斤(要挑瘦肉多的部分),雞爪三對,清水一千五百毫升。
制作:豬肉、雞爪加清水先用瓦煲燒開,撇去浮沫,然后加進木瓜,胡蘿卜和玉米小火熬上一個半小時即可。
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黃酒、生姜、蔥、鹽少許。
制作:豬排骨切段,洗干凈;將藕洗凈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后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蹄膀湯
材料:蹄膀、花生、蘿卜、生姜、料酒。
制作:先把蹄膀焯一下水,洗干凈。同時湯鍋里放水、料酒、生姜和蹄膀。將大火燒開,改小火燜,大概煮兩個半小時,然后把處理好的花生、蘿卜一起放到鍋里,煮到花生熟爛,加鹽攪勻,湯就做好了。
雪梨銀耳羹
材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制作: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入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
蜂蜜蒸百合
材料:百合120克,蜂蜜30克。
制作:將百合和蜂蜜拌勻,蒸熟。不時含數片嚼食咽津。
日常三分鐘養生 換女人健康一生
女性朋友一般都很注重養生保健,不過,你知道應該如何科學的養生保健嗎?下面小編就來教你好好利用日常3分鐘,告訴你8個必知的健康生活小常識。
1. 刷牙持續3分鐘
一把牙刷在同一時間只能刷2-3顆牙齒,每次刷牙3分鐘才能保證所有牙齒都刷干凈。韓國牙科界倡導的3-3-3刷牙法,就是每天刷牙3次以上、飯后3分鐘以內刷牙、每次刷牙3分鐘以上。
2. 水沸后再燒3分鐘
經過氯化處理的自來水,其中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結合會產生多種致癌化合物,而把水煮沸后再燒3分鐘再熄火,就能讓水里的有害物質有效揮發掉,水質達到最安全飲用標準。
3. 吃熱喝涼間隔3分鐘
很多人喜歡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冷飲。其實吃完熱菜后血管會擴張,如果再大量飲用冰水,血管會急劇收縮,血壓增高,出現頭暈、惡心、胃疼、腹脹等癥狀。所以吃熱喝涼最好間隔3分鐘以上,這樣可以減少對胃部的刺激。
4. 開水泡茶3分鐘
茶葉長時間浸泡于高溫水中,茶多酚、單寧等物質會大量浸出,使茶水顏色濃重、有苦澀味,還使有害物質增多。泡茶最好將茶葉先泡3分鐘,倒掉水后再沖泡3分鐘。
5. 滴眼藥水后按內眼角3分鐘
滴完藥水后輕輕閉眼,用食指壓住內眼角3分鐘。這樣不僅能避免藥液進入鼻淚管后再流入口腔,還會延長藥液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時間,讓藥效更充分。
6. 睡醒后賴床3分鐘
在中風和猝死病例中,近25%的人是在清晨起床發病的,這個時段因此被稱為一天中的魔鬼時間。高血壓、心臟病的中年和老年人,睡醒后不要急于起身,應先在床上閉目養神3分鐘再起床,這樣血壓不會有太大波動。
7. 生氣不超過3分鐘
研究發現,人生氣10分鐘耗費掉的精力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更嚴重的是,血壓瞬間上升,特別是老人,很容易出現腦溢血、心臟病和心肌梗死。所以,生氣不該超過3分鐘,來得快去得快,竭力保持情緒的穩定。
8. 每天腹式呼吸3分鐘
人的肺容量有兩個足球那么大,但很多人因呼吸太短促,空氣不能深入到肺葉下端,導致換氣量少,所以大多數人一生只使用了肺的三分之一。每天做3 分鐘的腹式呼 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氣,胸廓上提,腹部鼓起。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秒,然后屏住呼吸5-10秒,吐氣,開始新一次呼吸。
冬天養生:衣食住行的保健養生
預防冬季多發病、健健康康過冬天,市民衣、食、住、行該注意些啥?記者采訪了市健康教育協會主任、醫學專家王震。
衣:保暖,在冷暖交替時
寒冷的冬季,有人穿得鼓鼓囊囊,有人則要風度不要溫度。兩種極端的著裝選擇其實都不甚合理,衣服的保暖程度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羽絨衣有一定厚度、羊毛織物氣孔不直通,兩種保暖性都很不錯。冬季若外出,保暖性最佳的則屬皮類衣物。
寒從腳起,腳的保暖尤為重要。老年人最好穿布棉鞋、毛巾襪,外出戴帽子、圍巾,防止頭部受涼。不少市民到寒風呼嘯,才記得添衣戴帽,可往往為時已晚。專家建議,市民需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在降溫前一天,即冷暖交替時充分做好保暖工作。
食:熱量、清爽兩不誤
冬季人體消化機能活躍,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強,食量增大。因此飲食可適當增加熱量,蛋白質與平時攝入量持平,同時確保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供給。較為適宜的食物包括蘿卜、土豆、菠菜等蔬菜及各類水果。
氨基酸對耐寒有一定幫助,動物內臟、瘦肉、雞蛋、魚等富含大量氨基酸的食物,皆是冬令佳肴。冬季補鈣,亦可避免心血管和肌肉功能受損。專家建議,晨起喝些熱粥、每日晚餐小酒一杯,多食堅果類食品,都是冬日不錯的選擇。
?。荷钜幝?、保持通風
按時起居、保證睡眠、穩定情緒,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三大要素。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防止細菌病毒乘虛而入,室內空氣須保持暢通;天氣好時盡量打開門窗,讓陽光直射入室;空調室內溫度,則以15至20攝氏度最宜。
不少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寫字樓里,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專家建議,除了保持空氣流通、新鮮外,上班族工作一段時間,應適當緩沖休息一下,同時注意大量補水。
行:遠離人多聚集處
人多聚集的公共場所,往往是患病之源。少去人多聚集處、遠離傳染源,染病的幾率自然會下降。市民出門乘坐空調車時,切莫貪戀溫暖,窗開一條縫,有利于保持空氣流通。此外,鍛煉一族要記得:熱身活動需充分,一旦出汗,則要及時擦干汗水穿上衣物,切忌過度吹冷風。
秋天養生_秋天喝什么茶養肝
導讀:秋天喝什么茶養肝?2020秋季干燥,會導致肝火旺、眼干等癥狀,此時需要補肝養肝。那么秋天喝什么茶養肝呢?菊花茶、決明子茶等十款養肝茶是2020秋季護肝的好選擇。
秋天喝什么茶養肝?
秋燥易引發肝火旺盛,進而導致眼睛出現干澀、疲勞的癥狀。因為氣候原因,2020秋季是眼干的高發期,出現眼睛干澀可以通過補肝來調理,尤其是經常面對電腦的人更需要注意,因為久視會傷肝。在飲食上,2020秋季明目除了多吃一些時令水果潤燥之外,可試試喝茶養肝。
那么秋天喝什么茶養肝呢?下面小編推薦十款適合2020秋季飲用的養肝茶:
1、菊花茶
菊花適量,滾水沖泡飲用。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璀璨,非常對肝火旺、用眼過度造成的雙眼干澀有較好的療效。常常感覺眼睛干澀的人,特別是常使用電腦的人,可以多喝些菊花茶。
2、龍膽草清肝茶
龍膽草1.8克,醋柴胡1.8克,甘菊花3克,生地黃3克,川芎1.8克。加水煎汁,或以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天1~2劑。平肝清熱。適用于目赤腫痛、耳痛耳脹、膿耳等。
3、決明子菊花茶
決明子3錢、菊花3錢、枸杞2錢。將所有藥材洗凈后,視個人喜好濃度,加水煮成500至1000c.c。茶飲,整天可喝,但建議晚上飲用量減少,以免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此茶飲適合所有人。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菊花可改善眼睛干癢的癥狀。
4、麥冬滋陰茶
麥冬5錢,五味子1錢、百合、枸杞各3錢。麥冬清熱養陰、潤肺養胃;五味子收斂元氣、寧心安神;百合滋陰、避免口干舌燥;枸杞補陰、補精血、益腎養肝。適合心跳過快、心悸失眠、口瘡口破、大便干結、小便量少色黃等心陰不足者。
5、枸杞子茶
枸杞子適量,用滾水沖泡飲用。枸杞子養肝明目,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及鈣、鐵等,是養眼佳品?;蛴描坭阶?、菊花適量,滾水沖泡飲用。除養眼外,還適用于血虛兼有肝熱的干眼患者。
6、桂圓碧螺春茶
桂圓肉6克,碧螺春茶3克。煎水代茶飲,每天1劑。益氣血、補肝脾。用于思慮傷脾、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昏、心悸怔忡等癥。
7、麥冬酸棗茶
取麥冬和酸棗各30克,冰糖適量,將麥冬和酸棗入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15分鐘,加冰糖煮至融化即可代茶飲。麥冬微苦,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酸棗可起到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作用。
8、參須麥冬茶
參須5克,麥冬5克,茶葉適量,沖水飲用。人參含豐富的人參皂苷、多肽類,能大補元氣,增強免疫力。但要注意,單味人參易導致心律不齊;麥冬含麥冬多糖,性微寒,滋陰養肝,和胃生津。
9、決明菊花山楂茶
決明子(略搗碎)10克,菊花5克,山楂15克,或以上三味按一樣比例,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約30分鐘即可。用于肝胃積熱,飲食不香的干眼患者。
10、山楂五味子茶
山楂50克,五味子30克,白糖30克。將山楂、五味子用水煎2次,取兩次的汁混勻,調入白糖,代茶飲。補益肝腎,活血化瘀。
秋天喝什么茶養肝?Ok小編為您介紹了十款養肝茶的配方,可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