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生保健
2020-12-23陸游與枸杞
宋朝詩人陸游愛用枸杞子泡茶或做羹湯吃,晚年視力仍佳,依然讀書、寫詩不輟。曾有雪霽茅堂鐘馨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的詩句描述。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家前屋后廣種枸杞與菊花,一為觀賞,二作食養,曾寫下一篇清新雋秀的《杞菊賦》。唐代另一位詩人劉禹錫也有詩贊枸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同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蘇東坡也喜愛在庭院中種植枸杞,自己服食及宴請賓客,有《小圃枸杞》詩為證: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大將玄吾鬢,小則餉吾客。孫思邈、葛洪、陶弘景及孟冼等也常食枸杞,都成為醫林壽星。唐代宰相房玄齡、杜如晦因政務操勞而致體衰多病,后遵醫囑服食枸杞得以康復,并都獲享高壽。民間也流傳有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湯的俗語?!渡窠洷静萁洝贩Q它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短绞セ莘健分杏蟹描坭介L生不老之說。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與多種藥理成分,具有保護心、肝、腎、大腦,
更多>>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基礎,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同時健康也來自我們每一天良好的生活習慣。
人有三寶,乃精、氣、神?,F代醫學證明動靜無節、思慮過度則虧精、損氣、傷神,對身心大為不利。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養生訣竅,相信會對現代人有很大的啟發。
李世民
養生百字銘
李世民的養生百字銘總結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飲食起居、為人處事中,應遵循如下守則: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少杯不亂性,忍讓免傷財。貴自勤中取,富從儉中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善處真君子,刀咬是禍胎。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安分身無辱,是非口慎開。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書法養生
李世民是個書法迷和書法家,他對習書曾有這樣的名言:欲書之時,當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習書時,心要完全靜下來,排除一切雜念,達到思想高度集中
更多>>睡眠法:南宋詩人陸游,晚間讀書,一般以二更鼓盡(相當于晚間10點)為限度。他認為,睡眠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經常熬夜,必然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
靜坐法:北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蘇拭推崇靜坐養生法。他曾建了一個息軒,并題日: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靜坐法要求坐姿端正,兩目微閉,全身放松,自然吸收,寧神靜態,意守丹田,每次時間可在15-30分鐘,他說這是大腦最好的休息方法。
散步法:古人強調每次進餐后不能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寢。如南宋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就說過: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散步時應該徐步緩行。
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僅是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助于保持頭腦清醒,身心舒暢,消除疲勞。宋代文人沈京中說過: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沐浴則神安道勝也。
閑賞法:布置好庭院,栽花種草,飼鳥養魚,使環境清雅,能調節生活節奏,陶冶心情。明代詩人,戲曲家高該曾著《燕
更多>>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之矣?!毙陨顟居谧匀恢?,避免損傷,需得其術,也是養生延壽必不可少的內容。實踐證明,適度而愉快的性活動對人的精神與身體健康有益無弊。但是,人類的性行為除機體本身以外,還受社會環境、心理、遺傳、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正確地認識和過好性生活,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不可“醉以入房”
酒精是刺激性很強的物質,易引起性器官充血興奮,使人失去自制力,而導致房事過度,使腎精耗散過多。所以古人反復告誡,“醉不可以接房,醉飽交接,小者面黯咳喘,大者傷絕臟脈損命”,“大醉入房,氣竭肝腸,男人則衰少,陽痿不舉;女子則月事衰微,惡白淹留”?,F代醫學認為,長期的醉以入房,會使人體免疫的調節功能適應性減弱。臨床所見陽痿、早泄、不調等病,常與酒后房事有關。
節欲保精促長壽
更多>>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饵S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于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
更多>>養生保健應該從小做起,日積月累才能看到明顯的養生功效?,F在關于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保健品也不再少數,但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幾種中國古代傳統的養生保健法。
1.經絡養生
我們人體全身都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經絡,可以說它是我們整個人體的網絡系統,這個系統控制著我們人體中所有血和氣的運動流動,以保證人體各個組織以及器官的正常功能。我國古代把疏通經絡當做攝生的重要關鍵點,通常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不同的穴位與不同的疾病相對應,比如合谷穴所對應的是人體五官,通過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而內關穴相對應的則是心臟,因此通過給內關穴針灸以及按摩,能有效地防治各種心臟疾??;足三里則與消化系統相對應,經常按摩的話可以很好的調理消化系統,維持它的正常功能。
2.飲食養生
因為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因此我國古代中醫講究的是博食,即攝取各種不同
更多>>健康長壽,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夙愿。對封建社會君臨天下擁有至高權威的皇帝們而言,當然更是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所以帝王們幾乎個個不惜財力、人力和物力,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尋求長生術:從秦始皇的求仙路、漢武帝的長生夢到大唐宮廷研制長生不老藥、明世宗深宮煉仙丹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上屡c愿違收效甚微,歷數我國從夏禹至清末五百位大小帝王,活到七十歲以上的僅為九人,只占百分之一點八,可謂帝王七十古來??;仔細盤算,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可憐的三十九點二歲,比古代社會平均壽命還要短得多!
從飲食營養、居住環境到醫療條件看,帝王們面臨的都是當時最高級的極品享受,個個過著養尊處優的幸福生活,何以卻如此短壽呢?答案恐怕只有一個:他們的健康狀態太差!造成皇帝體質羸弱的關鍵,除了宮廷競爭(主要是皇權的爭斗)導致其生存壓力過大、出現人格異化乃至精神分裂等原因外,主要的根源是體質的先天不足和氣血兩虧:好吃懶做加
更多>>現在的人越來越關注養生知識。養生先需養心。那何謂“養心”呢?《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德者養心
“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
莊子說,有修養的人“平易恬,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管子言“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荀子也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壽”。
唐代大醫孫思邈則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壽短。巴西一位學者經三十年研究發現,有貪污受賄罪行的人,癌癥、心臟病、腦出血發病率遠遠高于正常人群??梢?,道德修養不僅是品質的要求,而且是養生的手段。
仁者養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體 更多>>
下面來介紹古人的五種養生方法。
睡眠法:南宋詩人陸游,晚間讀書,一般以二更鼓盡(相當于晚間10點)為限度。他認為,睡眠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經常熬夜,必然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
靜坐法:北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蘇拭推崇靜坐養生法。他曾建了一個息軒,并題日: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靜坐法要求坐姿端正,兩目微閉,全身放松,自然吸收,寧神靜態,意守丹田,每次時間可在15-30分鐘,他說這是大腦最好的休息方法。
散步法:古人強調每次進餐后不能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寢。如南宋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就說過: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散步時應該徐步緩行。
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僅是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助于保持頭腦清醒,身心舒暢,消除疲勞。宋代文人沈京中說過: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沐浴則神安道勝也。 閑賞法:布置好庭院,栽花種草,飼鳥養魚,使環境清雅,能調節生活節奏,陶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