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養生保健
2020-12-31進入陰歷七月,也就進入了“長夏”的時節。所謂長夏,特指夏與秋之間,即夏末秋初的過渡時期。在我國許多地方尤其是南方,此時最大的特點是濕熱多雨。過去北方不似南方那樣陰雨連綿,但今年的長夏卻與以往大為不同,一個月來京城雨水不斷,悶熱潮濕,讓人頗有些在南方的感覺。
我國傳統中醫的整體觀念中,人體的臟器與季節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皾瘛睘殚L夏主氣,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長夏季節,濕氣當令。濕為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故脾氣旺于長夏,但若長夏濕氣過盛,又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脾的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后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中醫認為,因濕性重濁黏滯,易阻遏氣機,故其引起的疾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濕邪的病理特征,也是夏季常見病的特點。悶熱的天氣里,門診常常有患者自述感到乏力困倦,四肢沉重,昏昏欲睡;或腸胃不適,食欲不振,腹痛腹瀉;或皮膚不凈,癬、痱發作,瘙癢難愈
更多>>夏之后有一個長夏,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這是中醫學的范疇。長夏如何養生防病呢?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所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四季與五行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長夏來彌補,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長夏就合乎五教。
長夏應脾而變化。濕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于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長夏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每日三餐應保證營養均衡,保持進食時間及進食量的規律性,勿過飽過饑,吃到八分飽即可。多進食粗糧,爭取每餐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如西瓜、冬瓜、絲瓜、黃瓜,還有薏米、荷葉等。
此時最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發
更多>>立秋之后天氣由熱漸涼,初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氣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常有“秋老虎”出現。
上海市著名丁學平醫生說,夏之后有一個長夏,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這是中醫學的范疇,又被俗稱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所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時令 濕邪侵襲
“長夏應脾而變化”。濕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于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長夏時節由于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物和都容易返潮,甚至發霉、長毛,人也會感到不適。若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
更多>>中醫認為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長夏位于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氣候特征是濕熱蒸騰。而濕為陰邪,易傷陽氣,且濕性重濁,易引起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人體內濕氣聚集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覺得困倦。而天氣炎熱,容易出汗,氣隨津出,出汗過多,人體的(陽氣)正氣就會耗傷,正氣不足,人就容易感到疲憊。這正是長夏當令,人們經常會覺得疲憊、精神不振、頭暈的原因。此外,濕邪易困脾胃,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者抵抗力差,最容易發生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疾病和感冒、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
長夏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每日三餐應保證營養均衡,保持進食時間及進食量的規律性,勿過飽過饑,吃到八分飽即可。多進食粗糧,爭取每餐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如西瓜、冬瓜、絲瓜、黃瓜,還有薏米、荷葉等。
此時最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發熱、腹痛腹瀉等),多由貪涼或進食生冷食品
更多>>玉米,曾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食,不過隨著精米白面越來越多,玉米漸漸被人忽略了。實際上,常把玉米當做主食對人體很有益處。
德國研究表明,在包括以白面和大米為原料的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最高。尤其是其維生素含量是稻米、小麥的5~10倍。玉米還含有7種抗衰劑:鈣、谷胱甘肽、維生素a、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其中,維生素e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防止皮膚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補腎食譜:鵪鶉燴玉米
玉米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蠕動,減少人體對毒素的吸收。其鎂、鈣和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物高,有防治高血壓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對延緩衰老十分有益。
專家介紹,玉米可調中健脾、利尿消腫,是秋季的上佳補品,特別是從立秋到秋分的長夏期間,暑熱未消,降雨頻繁,最應當補脾。
農歷的五月名曰“長夏”,正值入梅的多雨季節,雨多則空氣濕度大,這樣多濕的氣候在中醫學中稱它為“外濕”或“濕邪”,它可以作為致病因素。當外濕侵襲人體,常使身體困倦,汗出不暢亦能使肌肉酸重,同時亦能令人不思飲食,甚者引起便溏等。
當然這種在長夏時易發病者,是素體脾虛之人。凡脾虛體質者每年在這個季節里,常會發生如以上所說種種癥狀。也有每至下午還會發生低熱,小便黃少,但一過這個時期,大多可不藥而愈。
“苦夏”怎么防治?
—般老百姓都懂,并稱之為“苦夏”,也有稱之為“佳夏”。在這個季節,凡易“佳夏”者要能預先做好防治,也能使其不發生。
具體方法是在梅雨未到時,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葷菜;禁甜食和一切水果。因肥膩不易消化,甜食和水果都有易生濕邪的副作用,故中醫學里稱“甘能生濕”,“濕甚困脾”,“苦夏”原本脾虛之體,脾虛不能化濕,故而不知禁忌,犯禁者“苦夏”生焉。
再者要主動健脾以勝濕,以為
更多>>導讀: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農歷七、八月)。濕熱交織是這個季節的氣候特點,現在
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農歷七、八月)。濕熱交織是這個季節的氣候特點,現在人們常用桑拿天來形容。
首先在食療上,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一般認為綠豆、紅小豆、蓮子、薏苡仁、扁豆等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藥用,都具有清暑利濕的作用。用上述豆類酌加一些荷葉和粳米煮粥,是一個不錯的食療方。此外,由于夏季出汗多,身體消耗比較大,適當吃一些肉類食品也是有必要的,民間藥膳有冬瓜蝦米湯,有清暑祛濕、利尿的功效。
如有暑濕兼有感冒的癥狀,最好用藿香正氣方,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扶正祛邪的功效,是夏季治療暑熱感冒的必備良藥。還可以用香薷飲,用香薷10克、厚樸5克、白扁豆5克 (或加白糖適量)。將香薷、厚樸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代茶頻飲。用于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濕所
更多>>上海市著名丁學平醫生說,夏之后有一個長夏,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這是中醫學的范疇,又被俗稱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所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p>
時令 濕邪侵襲
“長夏應脾而變化”。濕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于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長夏時節由于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發霉、長毛,人也會感到不適。若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吃了霉爛變質的食品,就會引起胃腸炎,甚至導致中毒,所以在長夏一定要重視防止濕邪的侵襲。
飲食 祛濕健脾
這個時令容易產生腸胃道疾病。中醫上說,因為
更多>>現在已經到了夏季中最炎熱的時候了,在這高溫的氣溫里應該如何健康的飲食呢!夏季應采取益氣滋陰、健脾養胃、清暑化濕的“清補”原則,飲食調養宜選用新鮮可口、性質平和、易于消化、補而不膩的各類食品?!扒逖a”當忌辛辣生火助陽和肥甘油膩生痰助濕類食品,但并非禁忌葷食。陰虛體弱者在安排膳食時,可以選食瘦豬肉、鴨肉、兔肉、白斬雞、咸鴨蛋、清蒸鮮魚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中醫專家、營養保健師都認為,夏季健康飲食可以多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
苦瓜:
現代醫學發現,苦瓜內有一種活性蛋白質,能有效地促使體內免疫細胞去殺滅癌細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喙虾蓄愃埔葝u素的物質,有顯著降低血糖的作用,被營養學家和醫學家推薦作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喙霞瓤蓻霭栌帜苋獬?、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是一種大家都很推崇的夏季健康蔬菜。
綠豆:
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侗?/p> 更多>>
小暑養生保健
1、小暑養生保健之情緒調節
夏日天氣炎熱,情緒容易波動激動,導致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發作。
有意識地調節情緒。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2、小暑養生保健之合理作息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也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保證足夠的睡眠,早睡早起。這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3、小暑養生保健之運動健身
夏日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但要注意不應在陽光下運動。同時,由于夏天運動出汗量更大,對排毒有好處,但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短距離的游泳、瑜伽、太極
更多>>